大运河文化发展应转段了

来源:扬州晚报时间:2024-10-31 14:06:46

大运河文化发展应转段了

□ 金沙人

前不久在扬州举行的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已有月余,其余响不绝。南京大学徐兴无教授的运河文化塑造论、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建云院士的国家战略论、中央党校乔清举的文化生命说等,新见迭出,让人耳目一新。其中,中国博物馆协会刘曙光理事长的发言,尤为引人注目,他在提醒我们,时至今日,大运河文化发展应转段了。

所谓转段,就是工作推进转入下一阶段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总体目标要求,经过10多年持之不懈的努力,我们在巩固保护成果的基础上,要一体化推进传承利用工作,更好地彰显大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,让大运河不但美起来活起来,而且更要富起来,使大运河成为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。

刘曙光先生的主旨演讲无疑为我们打开了思路,他认为,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文化,重点已从价值保护转到价值赋能的创造与创新,文化拓展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连的概念。大运河文化因此而成为串联城乡经济社会,带动新兴产业,赋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,具有了汹涌澎湃的时代活力,突出价值实现了腾飞。

大运河文化发展转段论,在当下无疑是另外一种清醒的声音。就大运河文化而言,保护是底线,传承是重点,关键在利用。致力传承利用、价值赋能刻不容缓。对保护轻车熟路,对价值赋能力不从心,是当下亟需破解的难题,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运河文化的发展。能否准确完整地理解文化发展的要义,将保护与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,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建功立业;能否打破条块壁垒,将部门职责与服务大局统一起来,在改革创新上体现担当;能否将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统一起来,在造福于民上赢得信任,这些都事关理念思维、心胸格局、工作作风。

文化观不一样,理解和执行也会不同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,是人类的精神家园。越过越好的百姓生活,追高逐新的科技生产,诚信无欺的繁忙生意,宜居宜业的美好生态,创新创造的蓬勃生机,这才是民族的大众的文化,才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,才是让百姓有获得感的文化。在推动大运河文化发展过程中,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,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,着力创造转化创新发展,也就是刘曙光先生倡导的将价值保护转向价值赋能。

最能体现价值赋能的就是人文经济。文化经济化,经济文化。将文化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融为一体,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,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,在造福于民中的赋能作用,让文化扬眉吐气,体现文化尊严,为文化造福于民拓宽渠道,彰显文化功能。这条路再难走也要勇毅前行。

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,需要一切向前看,不过多纠结于过往,多为未来着想,从单体形态的保护转向对文化整体风貌的保护,从单一技艺的传承转向全社会创新创造精神的传承,从单纯物的利用转向价值赋能的利用,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主动转换思想,着力转变机制,拓宽文化视野,提升文化理念,把科技创新当作时代鲜活的文化,在动能转换上攻坚克难,在发展质态上竭尽所能,在文明互鉴上展示风采。无论是传统旅游资源的智能激活,还是实体经济的智改数转,都应着眼于应用场景,把科技创新渗透各行各业,催生更多的智能工厂、智能产品、智能品牌,使大运河流域的每个城市和村镇都洋溢着现代活力,这才是“古运河重生”应有的样子,也是致富河幸福河该有的功能。

大运河价值赋能的创新创造,是全新的话题,也是时代的命题,更是亟待破解的难题。刘曙光先生为大运河价值赋能摇旗呐喊,其用心在于系统贯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要求,着眼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转化创新发展,着手于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,着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。大运河文化发展在转段,任务在调整,要求在提高,决不能身子已进入新时代,而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时,加快由保护的特长生向保护传承利用的“三好”生转变,为大运河文化创造新的历史。

大运河文化发展已进入新阶段,往日的荣光已翻篇,新的比拼又开始了。新的比拼可能更多的是科技创新,由此提升文化的支撑力、产业的竞争力、城市的集聚力、发展的影响力,对此,我们准备好了吗?但愿大家都能读懂刘曙光先生的金玉良言。

标签: 大运河 文化发展 应转段

责任编辑:FD31
上一篇:学生化身“书香观察官” 切身感受首都出版魅力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精彩图集(热图)

最近更新

信用中国

  • 信用信息
  •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
  • 网站文章